武晓旭,女,汉族,山西太原人。
学习和工作经历:
2013-2017:暨南大学文学院 艺术学 学士学位
2017-2020: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学 硕士学位
2020-2024: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文学 博士学位
2024.09至今:太阳成集团tyc151cc
研究方向:
文艺理论与批评、艺术史、概念史。
主要科研成果:
1. 2025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《1930年代中国电影的“文学性”概念史研究》,2025W016。
2. 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5至2026年度重点课题《游戏IP赋能山西商旅文体健消费新空间研究》,SSKLZDKT2025078。
3. 《轻于鸿毛》:“举重若轻”不应是“避重就轻”
https://wenyi.gmw.cn/2025-09/28/content_38314926.htm
光明网-文艺评论频道2025-09-28 11:07:29
4. 《折腰》挑战古偶流水线:“狼狐cp”因何破局?
https://wenyi.gmw.cn/2025-06/24/content_38110814.htm
来源:光明网-文艺评论频道2025-06-24 18:44:18
5. 《涉过愤怒的海》:“全员发疯”能否解读伤害?
https://wenyi.gmw.cn/2023-12/11/content_37019508.htm
来源:光明网-文艺评论频道2023-12-11 10:27
6. 文艺片“破圈”:“小众”如何走向大众?
https://wenyi.gmw.cn/2023-11/15/content_36964100.htm
来源:光明网-文艺评论频道2023-11-15 11:37:29
7. 《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与文学概念的互动及其复杂性》,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3
8. 《<梁山伯与祝英台>(1963):邵氏黄梅调电影反串情节的生产逻辑》,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,2022
9. 《作为一种人造风景的“心象”影像论》,北京电影学院学报,2022
10. 《1930年代中国“电影”概念转换的复杂性考察》,西北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0